第三方支付POS推广政策迎来巨变

2020年仅仅过半,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罚单就已打破历史记录,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在频频触雷的受理环境中,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忍受着疫情、电信诈骗、跨境赌博及警察上门所带来的阵痛。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在遭遇史无前例...

2020年仅仅过半,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罚单就已打破历史记录,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在频频触雷的受理环境中,第三方支付机构还忍受着疫情、电信诈骗、跨境赌博及警察上门所带来的阵痛。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在遭遇史无前例的冲击,今年注定为第三方支付行业最艰难的一年。

像金融行业一样,第三方支付行业也存在周期律的影响。从野蛮扩张到趋于合规的震荡上升过程中,无论顺周期调控还是逆周期调控,对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都意味着身体会被撕下一层皮,而撕扯最痛的时候,恰恰可能是一个周期的尾声已至。

若以十年为节点,第三方支付行业的第一张支付牌照颁发至今,市场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新增牌照也无太大可能,去弱留强趋势凸显;以五年为节点,第三方支付市场乘着移动支付红利与东风,一路狂飙之后逐渐进入调整阶段,战略和玩法从单一的收单机构升级到综合服务商。

从罚单、监管政策、受理环境来看,疫情加速支付行业周期更替,期间所夹杂的迭代之痛也会让这次周期交点更加暗黑。但周期之中,历史又往往会形成一个回环,第三方支付机构唯有顺应监管与行业潮流,升级调整产品要素,团结市场力量,才能校准当下的坐标与航向。

近三亿天价罚单

罚单是监管趋势的一个风向标,也能侧面印证一个行业的风险暴露程度。自2017年以来,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罚单金额屡创新高,今年更是在单项罚单和罚款总额上达到历史峰值。

五一前夕,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公布了一则惊动整个支付行业的行政处罚信息,商银信支付因涉及十六项违规,被合计罚款1.16亿元。这一罚款金额刷新了央行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罚金的新高。

两个月后,央行北京营管部又公布的一则天价罚单,北京新浪支付因涉及9项违规,被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166万元,并处罚款1718万元,罚没合计1884万元。

据「支付百科」统计,虽然今年仅仅过半,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罚单金额已超2.6亿。与2019年的1.7亿、2018年的1.6亿相比,今年监管对支付行业的合规监控力度明显加码,特别是对违反收单管理规定、违反支付结算规定和反洗钱方面的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参与第三方支付行业整顿的主体已从监管延伸至公安机关,处罚性质从行政处罚到刑事处罚。五月份,第三方支付行业出现震荡,多家支付机构被传相继遭警方调查。一般警方参与调查第三方支付机构,多半是因为相关支付机构业务涉嫌电销POS、电信网络诈骗、违反反洗钱规定等。

在监管等部门深度参与的情况下,第三方支付机构必然会收敛高举高打的战术,在更加敏感的受理环境中合规经营。以海科融通为代表的持牌支付机构纷纷表态,将进一步加强支付业务规范管理工作,把安全、稳健、合规作为企业理念持续贯彻。

就支付行业的整顿现状而言,市场洗牌加剧,行业集中度提升。同时,存量牌照激烈竞争中,一些体量较小、业务频触红线的支付机构,可能面临着淘汰,而商户资源更倾向于向产品生态丰富、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靠拢。

阵痛仍将持续

断直连、备付金百分之百集中交存之后,不少支付从业者预言2019年可能是第三方支付市场触底反弹的一年,然而一场疫情让原本微弱的复苏火苗化为泡影。实体商户哀鸿遍野,聚合支付服务商首当其冲,第三方支付机构展业也陷入困境。

作为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撑,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疫情中需要面对两个难题。第一个难题即为经济被按下暂停键后,受理环境中不可控因素增加,支付终端管理难度跃升。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不调整较为激进的市场扩张方案,以稳定市场体量,匹配监管要求。

第二个难题是加大市场补贴后,虽然代理商和商户受益,但支付机构运维成本呈几何倍数增长。第三方支付机构也是疫情的受害者,其在第一季度的亏损可能需要全年的经营来修复。因此,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将被迫阶段性调整推广激励政策,缓解自身经营困难,生存之后方能谈长远发展。

回归到监管政策面,今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必然面临线上线下穿透式监管,这无疑会给第三方支付机构展业带来剧烈阵痛。6月初,央行称为进一步规范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防范支付业务风险,起草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这是央行历史上首次单独针对支付受理终端管理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文件主要内容包括支付受理终端业务管理、特约商户管理、收单业务监测、监督管理等。更加严苛的管理条款,让第三方支付机构违约成本大幅增加。

支付受理终端被戴上紧箍咒后,第三方支付机构线下业务将遭清洗整顿。部分线下服务商、代理商在展业时存在违规收集商户和用户信息,导致信息泄漏,电销POS、电信诈骗风险爆发,同时“一机多码”、“一机多户”等套利乱象滋生。当监管大棒指向这些乱象时,实则给第三方支付机构增添不少压力。

基于支付市场行情、监管政策以及代理商利益考虑,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修订市场打法,推演出相对稳健的产品推广政策。「支付百科」获悉,海科融通近日将终止年初推出的翡翠绿大POS政策,该政策拥有免押金、1元激活、灵活结算等优势,以往几个月内吸引了众多代理商前来加盟。

作为一家由海淀区国资委控股的支付机构,海科融通具备国有企业独有的优良基因,与无证机构动辄跑路相比,海科融通在监管政策敏感期的每一次策略更改都充分考虑到代理商、商户的利益和诉求。

据海科融通透露,翡翠绿大POS让利优惠政策在前期让很多代理商收益颇丰,既增加了支付从业者的收入,也辅助实体商户数字化转型。本次提前终止政策,海科融通专门为代理商制定了相应的售后方案并取消相应处罚。对于没入网已提走的机器,代理商可以选择更换产品线、退货、并团,海科融通将对每一个代理商负责到底。

何以穿越暗黑周期?

当前,穿透式监管已深入至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每一个血管。6月初,央行专题研究部署打击治理跨境赌博资金链工作,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明确指出,按照“谁开户(卡)谁负责”、“谁的用户(商户)谁负责”、“谁的合作客户谁负责”原则,严肃问责持牌支付服务主体责任。

除了POS等终端机具被严管外,第三方支付线上展业同样如履薄冰。近日,「支付百科」了解到,一些省份的公安将目光瞄向线上支付通道,与此同时,对全国多个涉案的支付机构进行上门调查,涉事支付机构达到了数十家。

当然,凡事都会福祸相依。在硬币的另一面,条码互联互通正在紧锣密鼓地测试,这能使目前第三方支付市场中巨头账户侧对收单侧的钳制变得弱化,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单业务障碍减少。对于缺乏场景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其钱包业务瓶颈可能被打破,在2020年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移动支付生态也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透过部分上市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财报可以看出,第三方支付机构主体业务收单业务增速趋于平稳,而基于B端的SaaS服务、金融科技服务等创新业务增速较快,这表明第三方支付机构已从单一通道角色向提供营销、IoT、轻金融、门店管理等综合服务转变。

第三方支付机构以收单见长,收单分润也是其生存和盈利的根基,而数字化背景下,丰富的智能终端产品和数字化服务能力又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参与市场角逐的看家本领,也是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与代理商携手突围暗黑周期的关键。

以海科融通为例,海科融通曾相继出台“POS直营”和“刷新支付”等产品策略,发布店掌柜ME30、店掌柜Plus-F80、翡翠绿大POS等综合收单产品,为服务优质商户搭建了完整的产品体系。即使某一个产品政策暂停,代理商也能通过海科融通多品类的产品和服务去拓展商户,并取得一份相对丰厚的收益。

面对监管的高压态势和支付市场的激烈竞争,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有维持产品创新迭代能力,保证市场前端政策的高度透明,才能根据形势妥善调整推广方案,真正做到对代理商负责,同时确保自身不被淘汰出局。

支付存量市场博弈中,商户处于买方市场,第三方支付机构产品创新的商用价值无外乎体现在两方面。其一,产品与解决方案能否给商户带来超过手续费成本的价值,其二能让商户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产品的丰富和效率。如果做不到这两点,穿越周期就会大概率沦为空谈。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5388254779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816166482@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